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决策全流程解析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决策流程是如何规定的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决策的流程如下:1、寻找投资机会。投资经理根据投资策略和计划,进行行业研究,寻找标的并登记在“项目库”中。
2、初步研究。
投资管理人进行初步研究并准备《初步调查报告》。
3、签订保密协议。
投资管理人提供信息时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公司如无异议则无需签署。
4、召开项目评审会。
投资管理人组织项目评审会,形成《项目初步报告》。
报告通过后,将进入下一步工作。
5、核心条款谈判。
在正式尽职调查前,投资管理人应与公司就核心交易条款进行协商并达成初步意向,并填写《投资函》,包括股权、融资方式、估值方法、估值区间、行业协同效应、ETC。
6.尽职调查。
投资管理人组织尽职调查小组编制《尽职调查报告》。
7、委员会作出投资决策。
投资管理人组织召开投资决策会议,按照投资决策委员会议事规则作出决定,并编制《投票登记表》和《会议纪要》。
8、签署投资协议。
投资管理人会同法律、财务等部门起草《投资框架协议》和《股权转让/增资协议》,经投资决策委员会审议批准。
9、投后管理。
指派投资经理或专职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对被投资企业进行后续管理和行业协调。
10.撤回投资。
投资管理人编制《投资退出方案》,投资决策委员会决定退出。
私募股权融资私募股权融资的主要工作
私募融资的主要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私募准备工作
第一步明确策略介绍私募股权投资者,明确预期融资金额、融资工具和潜在投资者范围。
然后必须组建一个项目团队,并且管理层必须参与运营过程。
团队应聘请专业的会计咨询公司处理公司账务,物色财务顾问和法律顾问,制定投资结构,联系和审查会计师和资产评估师,进行详细的估值计算,确认和确定投资者选择的估值。
在开始联系潜在投资者之前,还应准备好所有必要的基本文件,例如:B.保密协议、信息备忘录及私募股权投资框架协议的关键谈判条款。
第二步:初步选择投资者并签订框架协议
准备公司信息备忘录,筛选私募股权投资者,确定一两个意向投资者并签署框架协议。
框架协议包含了必要的交易条件,是双方进一步谈判的基础,包括交易要求、交易结构、估值方法、排他性和后续工作。
从联系投资者到达成框架协议通常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三步:尽职调查和商业谈判
双方中介机构进行尽职调查,包括公司会计审计、法律文件审查、资产评估等。
由于公司的复杂性,尽职调查可以在30至60天内完成。
完成尽职调查后,双方就投资考虑因素进行谈判,并根据调查结果详细讨论框架协议中的重要交易条件。
谈判的焦点往往是双方对公司估值的差异,而且谈判所需的时间也不同。
第四步:签署协议并分配资金。
谈判达成一致后,双方律师开始依法实施重组及交易。
文档创建可以在早期阶段进行。
相关重组及交易的审批工作需提交不同的审批部门,时间根据不同的交易结构而定。
一旦完成法律程序,投资者的资金就可以使用。
从私募开始到收到资金通常需要5至6个月的时间,经验丰富的财务顾问可以加快这一过程。
私募股权融资的分类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定义涵盖了公司上市前各个阶段的资本投资,包括公司在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张期、成熟期和上市前的投资。
投资阶段可以分为风险资本(风险资本)、开发资本(开发资本)、buyout/buyinfund、夹层资本(mezzanineCapital)、周转资本、pre-IPO资本(例如Bridgefinance)、私募股权投资(PIPE)、不良债务狭义的定义主要是指达到一定规模的成熟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并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尤其是风险投资后期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
在中国,PE主要指这一类投资。
私募股权(以下简称PE)是指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对私营企业(即非上市公司)进行资本投资。
交易执行还考虑了未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证券交易所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股份来获取利润。